第一百八十五章 人总是要死的(大章,求月票。)
剩余四人分两间。 说到客栈,也就要说古代人口流动之事。若是时间往前推个几百年,有一个极其严格的东西叫户籍,一般人是不能随处走动的,特别是底层人民。因为户籍的确定性保证了这个国家最基本的安全问题,比如税收,比如征兵,比如徭役。所以普通百姓并不能随意乱走,其中也有治安考量,防止盗匪贼人之类。能出门走动的只有两种人,一种是有官府开出路引之人,这种人多有公差在身,一种人就是有功名之人。 这种严格的户籍制度,在许多朝代都有,朝代越往前,越是严格。甚至大华朝开国之初,也有较为严格的户籍制度。到得如今,户籍制度也就慢慢趋向于宽松,普通百姓离开户籍所在地,远走几百里一般也无妨。究其原因,就是人口增长,社会繁荣。税收一般情况下已经有了基本保障,征兵的需求也不高,徭役之事也不那么繁重,并不需要强制太多的人力去修一些大工程,比如长城,比如运河。 社会繁荣了,经济活动也就会更多,经济活动必然带来人口流动,这是无可避免的。 所以这客栈里,贩夫走卒,三教九流,应有尽有。客栈大堂里坐满了人,有一身儒衫的读书人,有贩夫走卒的过路人,有手持利刃的江湖人,甚至还有传递公文之类的官差。 按理说客栈里应该也有富贵之人,只是这富贵之人可不会到大堂里吃饭,只会在那小院里,并不与这些普通人为伍。 徐杰几人坐了一桌,等着酒菜。 左边一桌是贩夫走卒之流,桌面上一碗